多动≠顽皮
近几年来,多动症的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,除了因家长和老师警觉度较高,容易察觉孩子的过动倾向外,现在众多声光刺激的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通常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会被明显发现,因其冲动、好动的症状,容易?班上、同侪带来困扰,且多动症的孩子通常在人际互动上会出现问题,更会因此导致自信心受损,这是现代家长更关注的部分。
症状男女有别
患有多动症的小男生和小女生,其表现症状有些许不同。通常男生在进入幼儿园后,会明显表现在坐不住,或是有冲动的行为,常走过别人身旁就揍别人一下,而且是不明原因、控制不住的;女生则是爱讲话,一开始会认为孩子语言能力好,但时间久了,会发现她往往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讲话,像是爱插话、不听别人说话、只自顾自的讲。这些行为动作都可能被视为“人格特质”而遭受忽略,最重要的评估点就是能否“恰如其分”,在适合的时间讲适合的话、做适合的事,若是在规范下都无法限制,就可怀疑为多动症。而多动症的孩子,通常语言及智商发展都没有问题,但有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,有些是可专注但不能持久,有些则是完全无法集中。
四岁后才会确定诊断
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以出神、发呆来表现,不易被察觉,并且被归类在不吵不闹的乖乖牌学生当中,通常小女生以发呆型居多,因此,小男生被发现多动症的时间往往较早。一般确定诊断多动症是在四岁之后,四岁前都是培养专注力的时候,只能评估是否具有过动的特质,若有,则可进行环境及教养方式的调整,避免增强这些特质,像是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高度刺激的环境。有时妈妈想到什么就指挥孩子去做,也会是扼杀发展专注力的无形杀手,因孩子的专注力会在大人的指挥下被打断,许正典医师进一步表示,若是在两三岁时怀疑症状,调整教养方式和环境,的确有可能改善。
受天生基因影响
一般而言,多动症是受天生基因影响,仅有30%和后天感染有关,小儿链球菌的感染即可能使大脑杏仁核受损,或前额叶的功能活化不佳,其他原因感染的脑伤,也可能导致过动。去除后天感染因素,大部分的多动症仍属基因遗传导致,只要父母其中一个有多动症,宝宝得到多动症的机率是一般人的3~4倍。但目前仍未确定何组基因是导致过动的主因。常有人说多动症长大就会好转,的确,多动症中有三分之一的机会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改善,主要是因为小时大脑前额叶的功能活化不全,功能较为脆弱,因此,执行专注、持久的功能较差,但青春期时的二次发育,这部分的功能可能再次发展,因而转好,但仍无法预知孩子是否就是这幸运的三分之一。因此,发现孩子有过动倾向时,及早寻求专业医师诊断,以从环境及教养方式改善多动症状
三管齐下?矫正多动症
过去的教育方式通常是高压管教,有些多动症可能因此被掩盖住,但许正典医师表示,高压教育通常会导致多动症两极化,的确有些可能会成功压制,但有些却会因为过分压抑而转为忧虑,父母不可一昧的威权教养,应找出可让孩子专注的事物,并去除过多的环境刺激。改变环境在确定孩子有多动症时,一定要在环境中去除掉过多刺激,三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脑、电视、电动,这些电子产品拥有声光刺激强烈的特点,当孩子习惯快速的声光变化后会无法被较静态的事物吸引。
教养、行为疗法建议父母找出孩子有兴趣的事物,让他专注于这些事物上,平常也可以走迷宫或大家来找碴等小游戏,让孩子练习专注,但应为循序渐进的训练,而非一开始就以高标准来规范孩子。
药物治疗经由医生评估确认需开立药物治疗后,一般会服药三个月至半年。药物可有 专注的功效,也不能完全依赖药物,且须让孩子知道服用药物是?了让他专注于好的事物,而非专注于打电动等,并配合其他行为治疗,学会自我控制。通常在行为、环境及药物的治疗下,三个月至半年会出现改善,但好转后仍会持续治疗2至3年,若已不会影响人际互动及正常生活,就可考虑停药